IGB专题 | 我如何假装成“正常人”: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进化历程(1)--自我诊断
如果我面带微笑,直视着你的眼睛与你握手问候,并与周围人谈笑风生,语言流利,姿态得体,你可能会赞赏我的交流能力,但是,你不大可能会认为我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--Aspie。
因为在你的印象里,Aspie冷漠、高贵、智慧,又木讷、笨拙、孤僻。一提及孤独症,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天才的模样,是一个个科学家、文学家、艺术家,是geek,是各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。可是你知道吗,那仅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一小小部分,就连高功能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,大多数在种种症状中挣扎,疾病束缚了他们的发展。潜能被挖掘的少数是幸运的,可是,对多数而言,生活不能自理,遑论天赋施展?
我们不理解这个世界,不知道很多潜规则--表情、反语、隐喻。
而我,花了20年认清自己,然后才真正成为了我自己。对我而言,我进化的第一步,是认识自己。
提到自我诊断,可能很多人会首先想起大三医学生综合症--各种疑病(疑病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,请出门左转第三个路口进行相应抗焦虑治疗)。然而,自我诊断在阿斯伯格综合征中是高度推荐的,最近的柳叶刀杂志editorial也推荐进行自我诊断(你问柳叶刀是啥,我只能说这是一个酷炫牛b的存在)。那么问题来了,人们对疾病避之唯恐不及,为什么要没事往自己身上添病?自我诊断的意义是什么?
首先,因为痛苦,离群、不被人接受的痛苦,自我诊断可以带来极大的正能量。Aspie因为独特的性格,从小到大肯定没少被人欺负;在某个阶段肯定也会扪心自问,为什么是我,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特殊,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我,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,为什么!我的童年与青少年一直处于孤立与被孤立的状态,想融入集体又与他人玩不到一起去。大概高中的时候,我开始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不同,在追问无数个为什么后,我的结论是,我就是生下来就不同。这个结论看似轻松,实际上是苦涩的无奈。我曾很多次试图模仿别人的做事学习方法,试图纠正自己,让自己做”正确“的事情,可是就是做不到。
直到我自我诊断的那一天。
那一天,我突然发现,原来这么多人与我相似。相似的经历,相似的症状,相似的问题,相似的痛苦。这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令我如此高兴,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,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怪物,我有一个群体,我有千千万万感同身受的同胞。记得看过一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,文中一个向父母坦白的男生被当即扫地出门,只能在公园长椅上过夜。然而他躺在冰冷的长椅上,嘴角也在忍不住上扬。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。
那一天我终于成为了自己。